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企业都希望自己市场上市时,完整的技术文档和其所有高质量的翻译版本全部到位。这种 压力多数情况下落到了技术文档翻译服务提供商身上:客户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发来一个复杂的、包罗万象的文档翻译项目。项目十万火急,最好是能一夜之间翻译成十几种或者更多的语言。

一般来说正规的翻译公司是无法在客户所需的期限内满足此类要求的,即使调动所有资源也办不到。和编写源语言的文档一样,高品质的翻译也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像微软和一些其它企业却能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市场上同时推出个别产品与服务。

也就是说,所谓的 Simship(同时交付),即在多个市场上同时交付产品与说明书,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并且不局限于大企业。翻译服务的委托方必须注意四个因素:做好翻译计划,规范化术语的使用,最小化校正工作和避免 DTP(桌面排版)工作。

做好翻译计划,缩短提交时间。虽然听起来不是什么高明的方法,但将翻译纳入产品规划中,是缩短翻译项目提交时间的最重要因素。在各个翻译项目中,由于时间以及成本的关系,下面章节所述的方法与实际操作很多都几乎实现不了,例如创建项目词汇表、拟定编辑指南或者开发文档模板和标准文本。

如果根据编辑指南进行工作或者维护多语言的术语库已成为企业产品战略和沟通战略的要素,则在单个的翻译项目中去实施与更新所述的资源就变得可行得多。

将翻译服务商视为长期伙伴并对其进行培训。越来越多的翻译服务采购方将翻译视为可交换的商品。因此,翻译项目经常是在交互的基础上展开的。在服务方与采购方之间不存在长期关系的情况下,很难,甚至于不可能协调双方的流程、时间计划与资源。

但如果采购方与服务方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对翻译服务商来说,根据相应客户的具体需求调整与准备资源和流程就会简单得多。例如,在伙伴式的业务关系中,翻译服务商就能够始终采用相同的专业译员团队。译员通过所积累的经验和(在理想的情况下通过)委托方提供的培训,对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有从内到外的了解,能够胜任其文本的翻译。

如果存在伙伴关系,则在由分散于各地的自由职业译员处理的翻译项目中,因不必要的工作而导致的损失就会相对较低。无需进行内容方面的查问并且交付之后几乎不用校对,这些最终都会对翻译项目的交付时间与质量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

根据时间安排将翻译服务商纳入时间流程中。大多数翻译采购方都秉承“Throw-It-Over-The-Wall”(将工作丢到下个流程)的原则。这就是说,翻译服务商通常只能提前一天了解新的项目。如果是个新的、紧急的翻译项目,那翻译服务商实际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将任务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发给尽可能多的译员。但是,这样分将不利于术语和风格的统一,因此会对翻译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客户与翻译服务商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即已协调好其各自的流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这时又有了更多尽早交付的有利条件。例如,在技术编辑创建好新的文本之后不久,译员即可对其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同步翻译处理原文中的改动。在快速的连续翻译过程中,不仅可以仅由一名译员来完成非常繁杂的项目,甚至可以在源文处理完毕之后几个小时内就提交完整的译文。

建立和维护企业的术语库。经常妨碍翻译项目按时完成的干扰因素之一是,反复无休止地讨论专业术语。当缺少全面的术语表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如果译员使用“U 盘”这个术语,但第一个编辑偏向于用“USB 记忆棒”,而第二个编辑坚持要用“USB 存储设备”的话,谁是对的呢?

使用了全面的、针对具体项目的词汇表后,这种无意义的、浪费的并且最重要的是费时的讨论将一去不复返。若有可用的词汇表,每个翻译项目,准确地说是每个其它的沟通项目都可以获益,但对于高紧迫性的项目来说它所带来的好处最明显:译员和技术编辑可以将精力放到其实际的工作上,无需为查找术语和澄清冲突花费时间,而这又有利于翻译专家提高其效率。

在提供多语言的和电子形式的全面的项目词汇表之前,必须让客户对其进行检查和批准。因为在术语问题方面有一条始终有效的准则:“客户总是对的!”译员是否仔细地在外部的词汇表中查询并使用(外语)术语,在最终结果中并不重要;如果客户偏向于采用其它术语,则对以外部词汇表为基础的译文进行修改是自然的结果。

如果要避免事后的术语修改,例如提交给客户之后产生的修改,则不仅要及早在项目内部创建术语表,而且还要让客户批准并尽快提供给译员使用。这样可保证参与项目的所有译员和编辑一致地使用相同的术语,以及让所用的术语符合客户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定期派发翻译项目、重视语言质量和交付速度的委托方,让客户积极参与创建和持续更新多语言词汇表是绝对必要的。

使用标准文本和重复的内容,减少要翻译的词汇数量,从而缩短翻译时间的一个简单途径就是使用标准文本。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其每个部分也都必然被翻译出来。技术编辑每一次使用标准文本,降低的不仅是成本,翻译时间也缩短了。一个源文文本所包含的标准部分越多,译员的翻译速度就越快。

借助翻译工具使用已有的翻译内容。在今天,使用翻译记忆系统自动查找现有的翻译内容是件理所当然的事。但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是国际大型企业也没有完全利用该技术的优势。 除了查找已翻译的相同或者相似句子,从而提高效率之外,翻译记忆系统还有其它有用的功能。其中包括使不同文档和文本类型/文件格式具有一致的风格与术语,尤其是在大型的翻译团队同时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翻译记忆系统翻译同一个项目的时候。现代翻译记忆系统还有一系列其它功能,可以使翻译工作合理化并提高质量。因此就技术翻译项目而言:不使用翻译记忆系统等于浪费时间与金钱。

在每个翻译项目中都应尽量避免实际翻译阶段之后的校对和返工。也就是说,参与翻译项目的人员要根据客户的期望进行工作。 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方法很多,例如,借助翻译记忆系统重复利用已获得客户认可的现有译文。使用客户选用的专业术语。 使用客户的翻译指南。翻译指南一般会对翻译要求和风格有详细的描述,从微软的语言平台上可获得的多语言风格指南(Style Guides)即有说明 [1]。如果翻译任务的首要要求是尽快完成,那么使用具体国家与语言的翻译指南就是避免客户修正大小写、数字和数词的书写方式和印刷惯例的有效手段。

DTP – 建立符合翻译标准的文档模板。对于很多从事排版(Publishing)工作的人来说,以下建议可能会显得没有深度。但是我在日常实践中看到的情况是,一些关于创建适合翻译的文档最简单的惯例并未得到遵守。如果要避免翻译之后大范围的排版工作,就需要在创建文档模板的时候考虑不同语言的不同字体间距并预留足够的空间。在编制表格或者文本区域的时候同样要考虑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本扩张。这样可避免文本被覆盖或者被隔开。此外,需要快速翻译的文档不能含有内嵌文字的图片或者图形。要处理这种文本需要一些附加程序,而译员并非总是有这种程序可用。

通常我们认为好的翻译需要交付时间较长,但事实上快速交付的高品质译文并非难事。相反,如果创建翻译文档的企业遵守上述的翻译因素,那么现在大部分的翻译项目都能以明显更短的时间完成。 整体来说,前面提到的有些方法落实起来容易些,有些能会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相应困难。开发出针对翻译进行优化的文档模板相对简单,而建立一个术语管理系统则是较难的任务。